推薦專家

骨嗜酸性肉芽腫科普知識 查看全部

骨盆嗜酸性肉芽腫一例女性,12歲,自訴跑步后臀部疼痛不適一周就診。疼痛輕微,與活動有關,無發(fā)熱及夜間疼痛不適,無其他不適主訴,既往體健,1.70,70KG,肥胖體型。術前檢查提示骨盆骨質(zhì)破壞伴軟組織腫塊,惡性腫瘤可能大。入院后行PETCT檢查提示MT可能大。本科術前考慮良性伴侵襲性病灶可能,但術前MRI提示病灶范圍較大伴髖臼周圍水腫帶,故行穿刺活檢明確。行骨盆腫瘤單純刮除,甲強龍局部浸泡臨床上多見于20歲以下的青少年和兒童。為LCH(Langerhans'ceilhistiocvtosis)中比較良性的一種,約占其中的70%,具有臨床癥狀輕及自限自愈的修復過程和多發(fā)病變的此起彼伏特點。男女發(fā)生率比2:1,本組87.5%的病例位于¨0歲。男14例,女10例,男女比例為1.4:1,與以往文獻報道基本吻合。主要臨床癥狀為局部疼痛、壓痛,軟組織腫塊或腫脹.全身癥狀較少而輕微。實驗室檢查白細胞總數(shù)正?;蚵栽龈?,但分類嗜酸性粒細胞增高,血沉可增快。骨盆嗜酸性肉芽腫多位于髂骨,膨脹較明顯,病變發(fā)展向下可達髖臼,向內(nèi)可至骶髂關節(jié),甚至可引起半脫位。在X線平片上,發(fā)生于髂骨者。病變主要呈地圖形或卵圓形的骨內(nèi)溶骨性破壞。周邊可有不同程度硬化邊緣??沙瘦p度膨脹改變。因病灶穿破骨皮質(zhì)而常形成軟組織腫塊,骨膜反應較少見。發(fā)生于恥骨、坐骨者,病變以蟲蝕狀溶骨破壞為主。膨脹不明顯,常可見層狀骨膜反應,軟組織腫塊較明顯;CT能更好的顯示骨質(zhì)破壞的情況及軟組織的范圍。破壞區(qū)無明顯硬化邊,皮質(zhì)部分消失。有時于破壞區(qū)內(nèi)可見碎片狀殘留小骨碎片.破壞區(qū)周圍形成軟組織密度。嗜酸性肉芽腫臨床癥狀與尤文肉瘤、骨髓炎相比較輕微,無明顯特異性,影像特征大部分在X線平片上能得到很好顯示,CT、MRJ具有高分辨率特點,能更好顯示病變的范圍、軟組織改變及鄰近結構受累的情況,PET-CT表現(xiàn)為代謝攝取增高,常無直接診斷作用,結合臨床特點和影像學三期(組織細胞增殖期、肉芽腫期、消退修復期)的表現(xiàn),可提高診斷率,但是根本上需依靠活檢或手術病理確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