申振宇_好大夫在線
微信掃碼

微信掃碼關注醫(yī)生

有問題隨時問

收藏收藏

醫(yī)學科普

胃蛋白酶原I、II和胃泌素在胃癌篩選中的意義

發(fā)表者:申振宇 人已讀

血清胃蛋白酶原I、II和胃泌素檢測的意義和評價

(一)胃癌風險人群篩查“ABC”法

2011年日本學者Kazumasa MIKI報道“ABC”法[1](血清胃蛋白酶原與幽門螺桿菌抗體聯(lián)合法)用于篩選胃癌風險人群。

血清胃蛋白酶原(PG) 陽性(+)定義:血清PGⅠ ≤ 70 μg/L 且 PG I/II比值≤ 3;

血清幽門螺桿菌(HP) 陽性(+)定義:血清HP抗體滴度 ≥ 30 U/m。

將篩查人群分為 4 個組別:A 組[HP(-)PG(-)];B 組 [HP(+)PG(-)];

C 組[HP(+)PG(+)];D 組[HP(-)PG(+)]。

從 A 組到 D 組胃癌風險逐漸升高。

無需每年ABC法篩選,可以間隔5年左右篩選一次。根據(jù)胃癌風險分級,A級患者可不行內(nèi)鏡檢查,B級患者至少每3年行1次內(nèi)鏡檢查,C級患者至少每2年行1次內(nèi)鏡檢查,D級患者應每年行1次內(nèi)鏡檢查。

2020年日本學者Hiroshi Kishikawa 認為,在日本,99%胃癌與幽門螺桿菌相關,隨著幽門螺桿菌感染率和胃癌發(fā)生率下降,未來“ABC”法的臨床意義可能更為重要。

最近,韓國專家評價認為,血清生物標志物有助于預判胃萎縮,但用于胃癌的診斷價值有限。因此,血清生物學標志物應該視為胃癌篩選的一種補充手段,而不能替代定期的內(nèi)鏡檢查。

(二)胃癌篩選專家共識關于血清生物標志物推薦強度和證據(jù)級別[2]

“胃癌早診早治中國專家共識(2023版)”由 “中華醫(yī)學會腫瘤學分會早診早治學組”撰寫,有關血清生物標志物的推薦強度和證據(jù)級別(圖1):

”胃蛋白酶原、胃泌素G-17、MG7-Ag和血清幽門螺桿菌-Ag等聯(lián)合檢測,配合評分系統(tǒng)或有利于胃癌的精準篩查(強推薦,證據(jù)分級:極低級)(圖1)”

“本共識使用證據(jù)評價與推薦意見分級、制定和評價(GRADE)方法對證據(jù)質量和推薦意見進行分級。

證據(jù)級別分為4級:

高級,即非常確信真實的效應值接近效應估計。

中級,即對效應估計值有中等把握;真實值有可能接近估計值,但亦有可能差別很大。

低級,即對效應估計值的把握有限;真實值可能與估計值有較大差別。

極低級,即對效應估計值幾乎無把握;真實值與估計值可能有極大差別?!?/p>

血清生物學標志物用于胃癌篩選是強推薦,證據(jù)級別為極低級。

圖1 血清生物標志物用于胃癌篩選推薦強度和證據(jù)級別

(三)包括血清生物標志物的胃癌篩選全國多中心研究

2018年中國胃腸道早癌防治聯(lián)盟在“GUT”發(fā)表了“中國高危人群胃癌風險預測方案制定與驗證:一項全國性多中心研究” [3]。

⑴相關血清生物標志物在胃癌與非胃癌病例的結果(圖2)

圖2 胃癌與非胃癌血清生物標志物檢測結果

⑵有關血清生物標志物檢測結果討論(摘譯)(圖3)

“篩選需進一步篩查的胃癌高危人群時,全面理解胃癌的風險因素非常重要。

在本研究中,多變量分析顯示,年齡、性別、血清胃蛋白酶原I/II比率、血清胃泌素G-17濃度、抗幽門螺桿菌IgG狀態(tài)、食用腌制食品以及食用油炸食品是GC的獨立預測因素,結果與以往研究中明確的因素一致。

①大量證據(jù)表明,胃癌的發(fā)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,尤其在40歲以后。

②與女性相比,男性罹患胃癌的風險更高,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包括環(huán)境或職業(yè)暴露以及生理差異。

③富含N-亞硝基化合物的腌制食品和油炸食品可能會增加胃癌的風險和發(fā)病率。

④此外,我們的數(shù)據(jù)還表明,血清生物標志物(即血清胃蛋白酶原I/II比率、血清胃泌素G-17濃度)對(非交界性)胃癌和(腸型)胃癌的預篩選有價值”。

圖3 有關血清生物標志物檢測結果的分析

血清生物標志物胃蛋白酶原、胃泌素G-17反映胃粘膜功能,是自身免疫性胃炎的重要指標;結合多種風險因素,血清胃蛋白酶原Ⅰ和胃蛋白酶原Ⅰ/Ⅱ比值下降以及胃泌素升高對于胃癌風險人群篩選有一定價值。

參考文獻

[1]

[2]

[3]


本文是申振宇版權所有,未經(jīng)授權請勿轉載。
本文僅供健康科普使用,不能做為診斷、治療的依據(jù),請謹慎參閱

收藏
舉報
×
分享到微信
打開微信“掃一掃”,即可分享該文章

發(fā)表于:2024-06-09